🎯 開發動機:打破後端開發的複雜性壁壘
🔥 解決的核心痛點
- 前後端分離開發的複雜性:傳統後端開發需要深入了解認證、資料庫管理等複雜領域
- Firebase/Supabase 的部署限制:雖然功能強大但受限於特定雲端平台,缺乏部署彈性
- 框架綁定問題:現有解決方案往往與特定前端框架深度綁定,限制了技術選擇
- 基礎建設成本:企業級應用需要昂貴的 BaaS 服務,增加長期營運成本
BKND 的誕生源於對現代全端開發痛點的深刻理解。創建數位產品總是需要同時開發後端(邏輯)和前端(外觀),而從零開始建構後端需要在認證和資料庫管理等領域具備深厚知識。
核心理念:BKND 致力於提供一個輕量級、基礎建設無關且功能豐富的後端解決方案,可在任何 JavaScript 環境中運行,真正實現「一次編寫,到處部署」的願景。
⚡ 技術架構:模組化設計與適配器模式的完美結合
🔧 核心技術棧
TypeScript 優先
完整的類型安全支援,提供優秀的開發體驗和編譯時錯誤檢查。
多運行環境支援
支援 Node.js、Bun、Cloudflare Workers、AWS Lambda、Deno 等多種運行環境。
框架無關設計
可整合 Next.js、Remix、Astro、React Router 等主流前端框架。
多資料庫支援
支援 PostgreSQL、SQLite、LibSQL (Turso)、D1 等多種資料庫系統。
🏗️ 採用的設計模式
// 1. Adapter Pattern - 多環境適配器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node'
import {
serve as cloudflareServe
} from 'bknd/adapter/cloudflare'
// Node.js 環境
const nodeConfig = {
connection: {
url: 'file:data.db'
}
}
serve(nodeConfig)
// Cloudflare Workers 環境
export default cloudflareServe({
connection: {
binding: 'DB'
}
})
// 2. Module Pattern - 四大核心模組
import { App } from 'bknd'
const app = new App({
modules: {
data: { },
auth: { },
media: { },
flows: { }
}
})
// 3. Factory Pattern - API 客戶端創建
import { Api } from 'bknd/client'
const api = new Api({
host: 'https://api.example.com'
})
// 4. Hook Pattern - React 整合
import { useEntityQuery } from 'bknd/client'
function TodoList() {
const { data } = useEntityQuery('todos')
return (
<ul>
{data?.map(todo => (
<li key={todo.id}>
{todo.title}
</li>
))}
</ul>
)
}
🔐 進階設計特色
- Plugin Architecture:模組化插件系統,支援功能擴展而不影響核心
- Prototype Methods:原型方法模式,快速定義資料結構和關聯
- Event-Driven Architecture:事件驅動設計,支援應用生命週期管理
- Dependency Injection:依賴注入模式,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和可維護性
🌟 應用情境:從原型到企業級的全覆蓋解決方案
快速原型開發
使用記憶體資料庫快速啟動,支援即時的資料結構調整和 API 測試,完美適合 MVP 驗證和概念驗證。
全端應用開發
內建 Admin UI 和 React 組件,快速建構完整的 CRUD 介面,支援檔案上傳和使用者管理功能。
Serverless 應用
完美適配 Cloudflare Workers、AWS Lambda 等 Serverless 環境,實現極低的冷啟動時間和成本效益。
企業內部系統
支援多種認證策略、工作流程自動化和資料治理,滿足企業級應用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。
// 完整的應用配置範例
import { App } from 'bknd'
const app = new App({
// 資料庫配置
connection: {
url: process.env.DATABASE_URL ||
'file:./data.db'
},
// 資料結構定義
structure: app.prototypes([
{
name: 'users',
fields: {
email: {
type: 'email',
required: true
},
name: {
type: 'text'
},
avatar: {
type: 'media'
}
}
},
{
name: 'posts',
fields: {
title: {
type: 'text',
required: true
},
content: {
type: 'richtext'
},
author: {
type: 'relation',
entity: 'users'
}
}
}
]),
// 種子資料
seed: true,
// 事件處理
events: {
onFirstBoot: async (ctx) => {
await ctx.data.create('users', {
email: 'admin@example.com',
name: 'Administrator'
})
}
}
})
🏛️ 軟體架構:四大核心模組的協同設計
🔧 架構特色說明
- 模組化核心:Data、Auth、Media、Flows 四大模組各司其職,可獨立配置和擴展
- 適配器模式:底層運行環境完全抽象化,支援多種部署選項
- 事件驅動:模組間透過事件系統通訊,保持鬆耦合
- 類型安全:端到端 TypeScript 支援,從資料庫到前端完整類型推論
💡 技術亮點與創新特色
// 內嵌式部署 - 直接在前端應用中運行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nextjs'
// 在 Next.js API 路由中直接整合
export default serve({
connection: {
url: 'file:./data/app.db'
}
})
// 極小化部署 - 壓縮後僅 300KB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cloudflare'
export default serve({
connection: {
binding: 'D1_DATABASE'
},
modules: {
data: true, // 僅載入需要的模組
auth: false
}
})
// 內建 UI 組件 - 零配置管理介面
import { Admin } from 'bknd/ui'
import 'bknd/dist/styles.css'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AdminPage() {
return <Admin /> // 自動連接到 BKND 實例
}
獨特優勢:BKND 提供靈活的部署選擇 - 既可以嵌入到前端應用中運行(適合快速開發和小型專案),也支援傳統的前後端分離部署(適合企業級應用)。嵌入式部署讓您無需管理額外的後端伺服器,同時保持了架構選擇的自由度。
❓ 常見問題 Q&A
Q: BKND 可以直接嵌入到應用中運行,這是什麼意思?後端與前端不是應該要分離嗎?
A: BKND 的創新在於提供靈活的部署選擇
🏗️ 傳統前後端分離架構
前端應用 (React/Vue) ←→ 獨立後端服務器 ←→ 資料庫
(港口3000) (港口8080) (港口5432)
💡 BKND 的嵌入式架構選項
Next.js 應用
├── 前端頁面 (pages/)
├── API 路由 (api/)
│ └── BKND 後端邏輯 ← 嵌入在這裡!
└── 資料庫連接
🎯 BKND 如何實現"嵌入式"部署
// pages/api/[...bknd].js - Next.js API 路由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nextjs'
export default serve({
connection: {
url: 'file:./data.db'
}
})
⚖️ 但仍然保持架構選擇彈性
BKND 的設計哲學是提供選擇而非限制:
選項 1:嵌入式部署
適合:新創公司 MVP、個人專案、中小型應用、快速原型開發
- 簡化部署流程
- 降低基礎建設成本
- 避免跨域問題
- 統一的 TypeScript 類型
選項 2:傳統分離部署
適合:大型企業應用、微服務架構、需要獨立擴展後端
- 獨立的擴展性
- 多個前端共享後端
- 企業級治理
- 團隊分工明確
總結:BKND 讓開發者可以根據專案需求和團隊規模選擇最適合的架構模式,這正是現代開發工具應該具備的彈性。
Q: 嵌入式部署是否會把後端的商業邏輯暴露到網頁前端造成安全問題?
A: 不會!嵌入式部署依然保持前後端的邏輯分離與安全邊界
🔒 重要概念澄清
"嵌入式部署" ≠ "前後端程式碼混合"
BKND 的嵌入式部署只是將後端運行環境整合到前端框架中,而非將後端程式碼暴露到瀏覽器。
🏗️ 實際的執行架構
瀏覽器 (客戶端)
↓ HTTP 請求
Next.js 伺服器 (伺服器端)
├── 前端頁面渲染
├── API 路由處理
│ └── BKND 後端邏輯 ← 在伺服器端執行!
└── 資料庫操作
🔐 安全機制說明
伺服器端執行
BKND 的所有邏輯都在 Node.js 伺服器端執行,與傳統後端完全相同
// 這些程式碼都在伺服器端執行,瀏覽器看不到
const secretApiKey = process.env.SECRET_KEY
const dbConnection = connect(databaseUrl)
環境變數保護
敏感資訊透過環境變數管理,絕不會傳送到瀏覽器
// .env 檔案 - 僅在伺服器端可用
DATABASE_URL=postgresql://...
JWT_SECRET=your-secret-key
API_KEY=sensitive-key
API 路由隔離
所有 BKND API 都透過標準 HTTP 請求存取,與前端程式碼完全分離
// 瀏覽器只能透過 HTTP 存取
GET /api/data/users
POST /api/auth/login
// 無法直接存取後端程式碼
🛡️ 與傳統部署的安全等級比較
傳統分離部署
後端程式碼在獨立伺服器執行
🔒 安全等級:高
BKND 嵌入式部署
後端程式碼在同一伺服器的不同進程執行
🔒 安全等級:同樣高
⚠️ 需要注意的安全實踐
- 環境變數管理:確保敏感資訊不會被編譯到客戶端程式碼中
- API 權限控制:實作適當的認證和授權機制
- 資料驗證:對所有輸入資料進行伺服器端驗證
- 錯誤處理:避免在錯誤訊息中洩露敏感資訊
總結:BKND 的嵌入式部署在安全性上與傳統後端部署完全等同。關鍵在於理解"嵌入式"指的是部署方式的簡化,而非安全邊界的破壞。
Q: BKND 是不是只適合 Serverless 架構?不適合像 FastAPI 那樣處理比較耗時的後端任務?
A: BKND 支援多種部署模式,但確實有不同的適用場景
🏗️ BKND 的多重部署能力
Serverless 模式
運行環境:Cloudflare Workers, AWS Lambda, Vercel Functions
限制:執行時間限制(通常 10-60 秒)
適合:API 請求、即時查詢、輕量級處理
傳統伺服器模式
運行環境:Node.js, Bun, Docker
限制:無執行時間限制
適合:長時間任務、複雜運算、背景處理
⚡ 實際部署範例
// Serverless 部署 (適合快速 API)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cloudflare'
export default serve({
connection: { binding: 'D1_DATABASE' }
}) // 執行時間限制:60 秒
// 傳統伺服器部署 (適合長時間任務)
import { serve } from 'bknd/adapter/node'
serve({
port: 8080,
connection: {
url: 'postgresql://localhost:5432/mydb'
}
}) // 無執行時間限制
🔄 處理耗時任務的策略
策略 1:後台工作流程 (Flows 模組)
// 使用 BKND 的 Flows 模組處理異步任務
import { App } from 'bknd'
const app = new App({
flows: {
imageProcessing: {
trigger: 'media.upload',
action: async (data) => {
// 長時間的圖片處理任務
await processLargeImage(data.file)
}
}
}
})
適合:檔案處理、資料同步、通知發送
策略 2:混合架構
// BKND 處理 API + 獨立服務處理重任務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BKND API │───▶│ FastAPI/Django │
│ (快速回應) │ │ (耗時任務)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│ │
▼ ▼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資料庫 │ │ 任務佇列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適合:複雜 ML 模型、大數據分析、影片處理
⚖️ 與 FastAPI 的比較
BKND 優勢
- 內建認證、資料庫、檔案管理
- 多部署環境支援
- TypeScript 端到端整合
- 快速開發和原型製作
- 自動生成 Admin UI
FastAPI 優勢
- Python 生態系統豐富
- 優秀的機器學習整合
- 無執行時間限制
- 更細緻的效能控制
- 成熟的異步處理
🎯 選擇建議
選擇 BKND 的情境
- 全端 JavaScript/TypeScript 專案
- 需要快速 MVP 開發
- 標準 CRUD 應用為主
- 團隊偏好 Node.js 生態
- 希望一體化解決方案
選擇 FastAPI 的情境
- 大量資料科學/ML 工作
- 需要長時間運算任務
- 複雜的數學/科學計算
- 團隊有 Python 專長
- 需要最大化效能控制
總結:BKND 並非只限於 Serverless,它支援傳統伺服器部署來處理耗時任務。但對於極度複雜的運算密集型應用,FastAPI 等專門框架可能仍是更好的選擇。關鍵在於根據專案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。
✨ 總結
BKND 重新定義了現代後端開發的方式,它不僅解決了 Firebase/Supabase 的部署限制問題,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真正的技術自由度。從快速原型到企業級應用,從 Serverless 到傳統伺服器,BKND 都能提供一致且優雅的開發體驗。
透過其創新的適配器模式和模組化設計,BKND 證明了「輕量級」和「功能豐富」並非對立概念。它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真正現代化的後端解決方案,讓技術選擇回歸到業務需求本身,而非基礎建設的限制。
🔗 相關資源與深度學習
透過這些資源,您可以深入了解 BKND 的實作細節、最佳實踐和豐富的使用範例。